2025-07-01

国内外磨用轴制造技术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现代制造业中,磨用轴作为关键零部件,其制造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众多设备的性能与质量。目前,国内外在磨用轴制造技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剖析。

磨用轴

一、加工精度方面的差距

轴类零件外圆圆度加工是衡量磨用轴制造精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以磨削直径 100 毫米、长 300 毫米的轴芯为例,国内的外圆磨床通常能将圆度精度控制在 1 至 2 微米的水平。而国外先进水平可达到 0.3 至 0.5 微米 ,部分**技术甚至能突破 0.1 微米。像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戴一帆团队经过多年努力,才使轴芯加工圆度精度提升到 0.1 微米。无锡荣华机械有限公司在磨用轴加工精度上不断探索,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如高精度圆度仪,对加工过程中的轴进行实时检测,逐步缩小与国外在这方面的差距。但整体而言,与国际**水平相比,在尺寸偏差的离散度方面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国外早已对 “不可重复跳动” 这样精细的旋转精度指标展开研究与应用,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


二、制造工艺与装备的差距

(一)机床设备

在高档精密磨床领域,国内长期依赖进口。例如,我国高档精密磨床 90% 以上从国外引进。国外的先进磨床在主轴系统、运动控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加工中心和数控铣床电主轴方面,国际上油脂润滑型加工中心用电主轴**转速可达 60000r/min,油气润滑型数控铣**转速为 140000r/min,大功率电主轴功率可达 80kW,转速 10000r/min,最大转矩可达 380N・m。而国内在这方面虽然也有进展,如洛阳轴承研究所开发的油气润滑型加工中心电主轴,额定功率和**转速达 22kW、24000r/min;湖南大学研制的永磁同步型加工中心电主轴,额定功率 35kW,**转速 18000r/min 等,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磨用电主轴方面,国际主轴产品的轴承 Dmn 值高达 240 万 mm・r/min,而国内洛阳轴承研究所主轴产品 Dmn 值达到 170 - 200 万 mm・r/min。无锡荣华机械有限公司在机床设备更新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数控磨床设备,但在设备的整体性能、精度保持性等方面,与国外同类先进设备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工艺技术

国外在曲轴加工、圆角滚压等工艺上较为先进。以曲轴加工为例,国外采用外铳、内铳、车拉、车 - 车拉、高速随动外铳等先进工艺,有效减小了切削变形。在圆角滚压工艺上,国外已相当成熟,可一次完成对所有圆角的滚压,且能做到主轴颈与连杆轴颈圆角处压力不同。而国内在一些先进制造工艺的应用和普及**上相对较低。无锡荣华机械有限公司积*学习和引进先进工艺技术,不断优化自身的生产流程,但在一些前沿工艺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差距

全行业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内相对薄弱,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力度不足,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较少。在磨用轴制造领域,产品开发能力有限,设计和制造技术多为模仿。虽然国内对部分主机的配套率较高,但在一些重要主机如高速铁路客车、中高档轿车、计算机、空调器、高水平轧机等的配套和维修轴承方面,仍大量依赖进口。无锡荣华机械有限公司虽然注重技术研发,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但在研发投入强度、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等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限制了其在磨用轴制造技术创新上的突破速度。


四、产品品种与应用领域的差距

从品种上看,目前世界轴承产品的品种规格共计约 15 万个,我国迄今累计生产仅 2 万余个,且大多为通用产品。在磨用轴相关产品方面同样存在类似情况,国外产品品种更为丰富,能满足更多特殊工况和高端领域的需求。在特殊工况的轴承应用技术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无锡荣华机械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通用型磨用轴产品,在拓展特殊工况下磨用轴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五、质量与可靠性的差距

在尺寸公差与旋转精度方面,国内磨用轴产品尽管已接近国外**产品水平,但在尺寸偏差的离散度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振动、噪声与异音方面,国外产品表现更优,如日本已推出静音及超静音轴承,而国内轴承的振动(加速度)*值水平与日本产品相比,一般要相差 10dB 以上。无锡荣华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加强质量管控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但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需持续改进。

磨用轴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磨用轴制造技术上存在多方面差距。无锡荣华机械有限公司以及国内众多相关企业,需要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提升我国磨用轴制造技术的整体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