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

机床升级需求增加,电主轴价格会持续上涨吗?

在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的浪潮下,机床作为 “工业母机”,其升级需求日益凸显。2024 年下半年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加速,机床更新需求逐渐增加,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链整体向高端化演进。电主轴,作为机床的核心功能部件,其市场表现与价格走势备受关注。那么,在机床升级需求大增的背景下,电主轴价格会持续上涨吗?让我们深入探究一番。

机床升级需求增长显著

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各行业对机床的精度、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代表的民用市场和以航空军工为代表的特殊市场需求,正在成为工业母机的新一轮增长引擎。像五轴联动机床、高精度磨床等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增速有望跑赢行业。五轴联动数控技术是解决航天、航空发动机叶轮等关键工业产品切削加工的主要手段,而电主轴既是五轴机床构成的刚需,也是耗材,通常机床全生命周期要对电主轴进行三到五次的专业维修或更换。


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更是从政策层面为机床行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会长毛予锋表示,预计到 2027 年末,至少累计新增千亿元的机床类产品需求。在更新周期叠加政策催化下,国产 “工业母机” 企业有望充分受益,这无疑将带动电主轴等关键部件的需求攀升。


电主轴市场供需现状剖析

从需求端来看,电主轴的应用领域*为广泛,涵盖了数控机床、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器人等多个行业。特别是在数控机床领域,其应用已从高端机床向中低端机床扩展。随着这些行业对精密加工要求的不断提高,电主轴作为核心部件,需求量持续增长。同时,高精度、高转速的电主轴产品需求增长迅速,这类产品在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的应用对其转速和精度要求*高。


在供给侧,我国电主轴行业产能在 “十三五” 期间迅速扩张,2019 年产能达到 38.7 万支。但市场存在结构性不均衡,大量低端产品产量不被市场认可,近两年产能提速较低。2019 年国内电主轴产量约为 33.8 万支,而同期市场需求约为 44.7 万支,存在 10.9 万支产能缺口,中高端电主轴仍需进口。不过,本土高端机床的精密数控系统、电主轴等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部分企业也在积*扩充产能,如科德数控在银川实施项目,达产后电主轴产量近 1300 台套。


影响电主轴价格的多元因素

品牌因素

品牌在电主轴价格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德国 SycoTec 高速电主轴为例,作为世界知名品牌,其价格相较于国产电主轴普遍较高。这是因为知名品牌在质量、精度、寿命、维修和售后等方面更具保障,消费者愿意为其品牌附加值买单。


型号与规格差异

电主轴的型号和规格繁多,不同型号适用于不同加工场景,价格也有所不同。德国 SycoTec 分为 AC(三相异步电动机)和 DC(三相同步电动机)共几十个规格型号。例如,4036DC - T - ER11 适用于浮动去毛刺加工,4033 AC - ESD/4041HY - ESD 适用于 PCB 分板。一般来说,大功率高速电主轴由于其技术难度和性能要求更高,价格相对较高。


制造材料与工艺

制造材料和工艺直接决定了电主轴的品质和性能,进而影响价格。SycoTec 高速电主轴采用高品质材料,成本较高。同时,高速电主轴制造需要较高技术水平和工艺要求,制造工艺越先进、技术越成熟,价格越高。德国精密机械制造工艺享誉全球,其生产的电主轴全由德国精工制造原装进口,保证了高品质和高性能,价格也相应较高。


价格走势预测

综合多方面因素,短期内,由于机床升级需求集中释放,而中高端电主轴产能扩充需要一定时间,供需缺口可能导致电主轴价格有上升压力,尤其是高端产品。但从长期视角分析,随着国内企业技术不断突破,产能逐步提升,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电主轴价格有望趋于平稳。国内众多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未来有望凭借成本优势和本土化服务优势,在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从而稳定价格。并且,当市场供需逐渐平衡甚至供大于求时,价格战可能在部分领域打响,促使价格下行。

机床升级需求增加为电主轴市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其价格走势受多种因素交织影响。对于无锡荣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而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把握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的平衡,提升产品竞争力,方能在市场中稳健前行。


联系我们